architecture

 

 180827F5

 

融合民眾、知識及環境的圖書館

開放的圖書館

我們將打造一座開放的圖書館,消除環境、知識以及群眾之間的界線。新的國家圖書館將不僅提供專業的知識,同時也是台灣的文化客廳。

讓圖書館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提出了四個主要設計構想:

1

綠色的大屋頂

大屋頂將圖書館變成了公園的一部分,也將公園變成圖書館的一部分。

2

藝文林蔭大道

林蔭大道上迎接民眾的半戶外大街,是圖書館、演講廳、商店街的主要入口,同時也是舉辦市集、露天表演和室外展覽的空間,將民眾的生活與圖書館緊密連結在一起。

3

轉譯文化脈絡的建築設計

本案的立面設計,截取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色澤,並轉化圖書館書架之印象加以融入;同時阡陌是田園間縱橫的小路,到新營的路上總可以看到阡陌縱橫,我們運用這個概念讓人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到圖書館,這樣的紋理也顯現在屋頂與地景上。

4

大屋頂下的各種活動

曲面的大屋頂創造了連續開闊的大空間,藉由逐層退縮的圖書館,創造開闊、自由的圖書館意象,室內的空間一目了然,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想去的空間。

 

180818F20 1 01

 

5

舒適的閱讀環境

透過適當的開窗,從中庭及天窗引入自然光線,在寬闊的大空間中,搭配適當的人工照明。

6

後場的展示教育

透過「參觀步道」的設計,使庫房及圖書館的後場空間在不受干擾的狀態下, 開放民眾參觀、體驗後場的工作場景,落實推廣教育的宗旨。

7

庫房雙層外牆構造

雙層牆體的構造除了能維持室內溫、濕度恆定之外,同時也可作為容納設備管線的空間,將管線與藏書空間分離,能減少因水氣而產生的結露問題。


8

會呼吸的圖書館

針對南台灣的氣候特色,設計節能的建築外殼:

  1. 綠色屋頂是主要建築元素,可有效調節台灣熱濕的氣候,同時也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態環境。
  2. 南向、北向及東向的立面則以出挑的植栽陽台以及垂直的格柵搭配玻璃帷幕。可減低強烈的日曬,降低空調的負荷,同時兼顧節能與良好的視野。
  3. 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可供本案景觀發電使用,節省耗電。
  4. 設置戶外架高混凝土石磚及特殊木料,兼具耐候及隔熱之優點。

 

180819F18

180818F15

180818F19

 

180818空拍合成

 

9

結構設計

建築體分為兩個主要的結構量體:一為典藏書庫建築,一為圖書館建築。

並適當地予以切開伸縮縫,讓兩大量體互不干擾與產生碰撞。

書庫區結構

書庫區上部結構採用鋼結構框架系統,基礎結構為筏式基礎,並且因應書庫區重要性的考量,結構設計了基礎隔震。而採用“基礎隔震” ,並採用了范倫第構架(Vierendeel Frame)來優化結構的效能,讓整體施工的工序與工期能大幅下降。除了抗震書架外建築物的耐震性能與使用性亦是關鍵的保護措施,隔震墊除了能將地震力有效降低之外,亦設計成一種展示策略,希望讓民眾享受這棟圖書館建築的同時,也理解建築結構隔震的細部構成。

圖書館區結構 

圖書館的結構設計是利用了一個超大的弧線屋頂跨越了下面的空間、道路、與小部分的樹林,讓巨大的結構屋頂能夠達到機能上的效果也能夠有空間結構的美感,因此我們試著用鋼結構的輕量來呈現,利用斜交格子梁達到空間的連續性,並且下面以鋼結構柱採用鉸接來抓住這個大屋頂,受力上不管是地震力、風力、覆土載重都已考慮至傳遞至此結構屋頂上再傳遞到下部的RC結構,而下部的圖書館建築體,主要為RC結構的框架系統,加上的鋼格子梁與鋼柱,完成了整體結構系統的評估計畫。